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新闻中心
  4. 科研进展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北方旱作区中低产田土壤健康养护与产能提升协同技术与示范2025春玉米收获工作圆满收官 —— 旱作技术攻关结硕果

文章来源 :生物节水与旱作农业团队 作者:毛丽丽 发布时间: 2025-10-29 浏览量:

10 月下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北方旱作区中低产田土壤健康养护与产能提升协同技术与示范在山西寿阳旱作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春玉米收获工作圆满收官。在项目首席梅旭荣研究员的带领下,团队20 多人深入田间地头,全程参与收获作业与科研数据采集,围绕 “旱作稳产、高效提质” 目标开展成果验证,为北方旱区农业高产高效发展再添实践支撑。

image.png

项目邀请山西省种业发展中心等单位测产专家,对旱地春玉米深耕垄膜密植技术模式进行了2025年度测产工作,测产结果显示玉米单产达1068.5 kg/亩,增产高达42.7%。另选取856.8平方米(1.28亩)进行实打实收测产,玉米产量达881.81 kg/亩。该技术模式通过秸秆冬春覆盖、玉米缓释肥及微生物菌剂施用、深翻旋耕镇压、垄膜田间微集雨、宽窄行适水密植”等关键技术应用,并配套自主研发的智能农机装备,解决了“旱地春旱频繁、耕作失墒、耕层变浅”等突出问题。实现了土壤健康与产能协同提升。

团队成员从实验室数据分析走向田间实操,参与玉米收割、籽粒脱粒、产量测算等全流程工作,系统记录不同技术模式地块的玉米鲜重、籽粒水分、实际密度等关键指标,深入验证前期旱作节水技术对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通过对不同试验处理下玉米收获数据的系统采集,为后续旱作农业技术优化、北方旱区种植模式改进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10 月寿阳降雨频繁,田间土壤偏湿给收获作业带来一定挑战,团队成员采用机器结合人工的收割方式,在保障收获效率的同时,确保每一块试验地的数据精准完整,深刻体会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的科研价值与农耕意义。

image.png

下一篇:破解旱地农田土壤碳汇演变规律 为农业碳中和提供关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