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新闻中心
  4. 科研进展

适应气候变化理论探索取得新进展------“边缘适应”概念的提出

文章来源 :科研处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 2013-12-18 浏览量: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许吟隆研究员为专家组组长牵头撰写的《气候变化对中国生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与适应》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并于近日发行。该书是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的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凝练总结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与适应方面的最近研究进展。我院环发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等研究机构的30余位专家参与了本书的撰写。

该书的最后一章中,在总结各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受“边缘效应”的启发,结合各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工作实践,经许吟隆、郑大玮、李阔等反复研讨,逐步形成“边缘适应”概念,其含义为:由于气候变化加剧系统状态的不稳定性,两个或多个不同性质的系统边缘部分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异常敏感脆弱;在系统边缘的交互作用处,通过采取积极主动的调控措施促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与变化了的气候条件相协调,从而达到稳定有序新状态的过程。“边缘适应”的概念揭示了系统的边缘一方面最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胁迫,具有较大的脆弱性;另一方面,系统边缘与外界环境发生频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有可能通过引进负熵来促进系统的有序化。鉴于系统边缘的双重特性,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系统边缘是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

“边缘适应”概念的提出对于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气候变化对受体的影响首先要考察对边缘子系统的影响,适应气候变化需要降低受体的脆弱性,先要从降低边缘子系统的脆弱性入手,要充分利用系统边缘与外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活跃的有利条件,力争率先适应变化了的气候环境,由此也揭示了适应不仅是我们人类系统面临的新挑战,也是一种新的机遇。随着气候环境的演变和系统自身的演替,系统边缘也在不断变化,边缘适应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系统边缘的工作做好了,整个系统的适应也就迎刃而解。

由于系统边缘与其他系统以及本系统内部子系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统筹协调也要从系统边缘做起。地球上的气候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无论是生物世界还是人类社会,总是随着气候变化由“不适应”到“适应”,再到“新的不适应”和“新的适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适应是生物进化和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在这个过程中边缘适应起到了先导性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该书主编许吟隆研究员自国家“九五”计划开始参加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课题研究,主持“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气候变化对主要脆弱领域的影响阈值及综合评估”课题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的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现在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北方重点地区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研究。

《气候变化对中国生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与适应》一书总结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和规划制定提供科技支撑,有助于推动中国不同领域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对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等方面都具有科学参考意义。国务院参事刘燕华认为:“边缘适应”概念的提出,是本项研究成果的一个创新点,也是适应气候变化领域新的、进行更深入研究工作的起点。

 

上一篇:环发所专家参演影片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科教片奖 下一篇:环发所召开教育实践活动情况通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