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新闻中心
  4. 要闻动态

扎根黄土高原三十载 助推旱农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 :生物节水与旱作节水团队 作者:龚道枝 发布时间: 2021-07-05 浏览量:

       7月3-4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和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寿阳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旱作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暨寿阳旱作农业试验站建站30年总结交流”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寿阳召开。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出席并做报告。环发所党委书记郝志强致辞。山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廖允成、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姚继广等出席会议。
       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研究员、山西省农业大学(科学院)副校长(副院长)王娟玲研究员、内蒙古农牧科学院院长路战远研究员、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占祥研究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樊廷录研究员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李科江研究员分别作了全国及典型省份旱作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专题报告,围绕“全国旱作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和农业节水化”的指示精神,围绕新时期旱农区粮食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重大需求,“十四五”期间急需进行新时期变化环境下我国旱作农业类型分区,研究揭示旱作海绵田水碳氮高效“蓄、保、用”土壤构型定向培育机制以及作物优质品质形成的多因素协同调控机理,优化典型区域气候应变性旱作适水种植结构和模式,构建不同类型区旱作农田生态景观格局;以深度节水和极限节水为主攻方向,重点研究突破抗旱节水品种鉴选、耕层土壤理想结构营建、绿色覆盖抑蒸、水肥协同提质增效、种养结合水分养分循环和农田系统生态化重构等关键技术、产品和装备,实现适度规模艺机一体化和智慧耕作;集成应用不同类型区和不同应用场景的旱作适水保土提质增效整体解决方案,提高旱农区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品质,降低水碳足迹和环境负面效应,实现特色旱作作物优质生产、土壤固碳减排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寿阳站始建于1991年,是环发所为长期开展旱作农业试验观测以及核心关键技术和模式创新,破解旱作农田生态系统结构优化与生产力提升机制和资源承载力与生产力布局等亟待解决的科技难题而建设的。2005年获批成为农业部旱作农业野外科学观测站。2020年获批成为农业农村部第一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经过两轮评审,2021年正式进入科技部择优建设的国家野外站序列。30年来,寿阳站建成了基础设施完备、仪器设备精良的平台条件,凝聚形成了一支长期扎根黄土地、无私奉献的旱作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队伍,实施了一批国家旱作农业科技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数据资料和材料。依托寿阳站开展的科研项目研究揭示了不同类型区旱作农田降水转化定量关系和主要旱地作物降水生产力多因素协同提升机理,突破了适水种植结构优化决策、旱地海绵田营建、集雨补灌施肥和机械化起垄覆膜种植等关键技术与装备,先后创建了半湿润偏旱区(寿阳)“稳粮-增效-循环”旱地农业综合发展、旱地作物机械化沟垄覆膜栽培以及抗旱适水种植模式,为北方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会前,参会人员参观调研了寿阳旱农试验站,了解试验站平台建设、试验研究、人才培养、技术推广等情况。会议期间,为寿阳站建设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志颁发了纪念章和感谢证书,举行了共建寿阳县中小学生”四创“教育实践基地和党组织结对共建签约、揭牌仪式。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及相关省市区农科院专家代表和寿阳县相关部门领导约150人参加会议。

上一篇:【农民日报】寿阳站:30年定位研究为旱作农业提供科技支撑 下一篇:环发所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