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新闻中心
  4. 学术交流

环发所组织召开水稻插秧覆膜新型种植模式技术展示与现场观摩会

文章来源 :成果转化处 作者:胡春品 发布时间: 2025-07-17 浏览量:

7月10-11日,为进一步推广水稻插秧覆膜新型种植模式,促进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和种植效益,环发所、国家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联盟在浙江金华召开“水稻插秧覆膜新型种植模式技术展示与现场观摩会”。金华市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环发所、浙江省农业农村厅领导出席会议。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粮食处高亚男调研员以“稳定水稻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为主题,分析了我国水稻生产情况及发展趋势、当前水稻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以科技赋能推动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需要关注四个方向,一是突出要素集成,协同提高单产;二是突出品质提升,优化种植结构;三是突出提高效益,建强产业链条,四是突出资源高效,促进绿色发展。她指出,环发所主办的这次会议为助力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和种植效益增长,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凝聚农业科技创新力量、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了很好平台。

郝志强指出,“水稻插秧覆膜新型种植模式技术”是中国农科学院环发所相关科研团队近年来围绕水稻覆膜栽培所存在的技术瓶颈开展了长期产学研联合攻关,结合生物降解地膜与机械化作业,在水稻种植专用全生物降解地膜、覆膜装备、前期田间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该技术取得的进展是与环发所统筹创新资源,全力推进有组织的农业农村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分不开的,下一步环发所将继续以双碳联盟为平台,不断总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生物制造技术转化—绿色投入品开发应用—生态低碳循环”的全链条可持续发展路径,助力推进水稻增产增效,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乡村全面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与会专家分享了水稻覆膜栽培配套技术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环发所刘家磊研究员介绍了在水稻覆膜插秧新型种植模式下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植物源黄腐酸类全生物降解地膜,不仅制备成本低,而且具有刺激水稻快速缓苗和提高水稻共和作用速度的功能,其功能期和降解期已与水稻生长周期完全匹配,既能保障水稻生长前期的光热资源需求,又能在不同生长阶段完成对黄腐酸肥料的释放,适时给水稻提供营养;水稻覆膜插秧装置突破了传统覆膜设备复杂的结构体系,实现了覆膜装置的轻简化,水稻覆膜效率由不足10亩/天,提升至40亩/天以上,稻苗漏插率降低至3%以内,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种植的作业效率;通过多次试验明确了水稻覆膜种植前期管理农艺,突破了水稻在快速缓苗、高效控草、肥料缓释等方面的技术瓶颈,达到了水稻生育期减少7-10天,除草剂减量100%,化肥减量20%以上的绿色低碳种植效果。

image.png

在浙江金华百亩示范基地,与会专家现场观摩了水稻覆膜插秧新型种植模式,并开展田间杂草生物量测定和水稻测产评价,该项技术使水稻增产11.78%,为作物高产高质栽培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姚献平院士、全国农技中心、国际竹藤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水稻所、农机化所、新疆农垦科学院、黑龙江农垦科学院、江苏省农科院、杭州师范大学、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平现代农业科学院、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有关专家,双碳联盟理事单位企业嘉宾,以及来自北京、上海、山东、江苏、广东、浙江、湖南、安徽、黑龙江等的企业家等1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下一篇:绿色纳米农药千吨级生产线和中试放大装备现场会在东莞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