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新闻中心
  4. 媒体报道

【农民日报】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话赵立欣、仇焕广、张云威、李红玲

文章来源 :农民日报 作者:孙眉 发布时间: 2025-01-09 浏览量:

image.png

赵立欣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  

image.png

仇焕广  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经济岗位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image.png

张云威  浙江省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image.png

李红玲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

  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可有效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提高农业产地环境保护水平,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生产体系,有效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农业生态系统的抗风险能力。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工作思路、推进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近年来,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阶段如何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本期对话邀请农业绿色发展领域专家及来自浙江、安徽两地的相关工作人员,就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仅是应对环境挑战的必要措施,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主持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内容。您认为,在新征程上加快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有什么重大意义?

  赵立欣: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仅是应对环境挑战的必要措施,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第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组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保障民生的根本,直接关系到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仅是农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一环。第二,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客观要求。我国全年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突破1.4万亿斤。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依赖大量的化肥、农药等投入,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种粗放型生产方式不可持续,亟需通过绿色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第三,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和生物技术等现代农业科技正深刻变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方向。第四,是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的必然选择。农业既是碳排放源,也是重要的碳汇系统。推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行绿色生产技术,可有效减少农业碳排放,增加耕地土壤碳汇能力,从而为实现全国“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仇焕广: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领域。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农业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可有效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提高农业产地环境保护水平,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生产体系,有效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农业生态系统的抗风险能力。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未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稳步推进,耕地水资源将越来越受约束,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生产方式难以为继。通过农业绿色发展,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通过应用绿色技术,着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合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收入长期稳定增长。

  主持人:过去一段时期,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效?特别是“十四五”时期,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赵立欣:“十四五”时期,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亮点。一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全国耕地平均等级达到4.76,较“十三五”时期提升0.35个等级,相当于每亩粮食产能提升35公斤。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76,农业用水总量、用水强度双下降。化肥农药利用率提升到41%以上,与发达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二是循环农业模式有效构建。推行秸秆、粪污循环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8%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稻田综合种养、农光互补等生态农业模式广泛应用。三是绿色农产品供给能力增强。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登记总数达到8.1万个。四是绿色发展支撑体系更加健全。集成推广用地养地、减肥减药、废弃物循环利用等绿色生产技术,广泛应用生物育种、物联网等创新技术,农业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双提高。发布首个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农业绿色发展评价、资源有偿使用、农业生态奖补、农产品优质优价等政策机制创新突破。

  张云威:绿色发展使浙江省湖州市现代农业的辨识度显著跃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连续6年、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平均发展水平连续4年位列浙江省第一。全市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3%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97.7%,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4%以上,有效期内绿色食品数量达到522个。“十四五”时期,湖州围绕构建绿色农业的产业体系、保护体系、支撑体系三方面,突出绿色共富,聚焦“四化六高”标准,创新打造了100个“未来农场”,建成了4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健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农药化肥实名制购买和定额制施用,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机械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推动绿色品种、绿色技术、绿色模式、绿色装备广泛应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精准配置到农业绿色发展上来。

  李红玲: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农用化肥农药施用量连年下降,农业废弃物全量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入选全国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全国农作物(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十四五”以来,萧县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17个,实施绿色种养循环示范10万亩,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4.6%、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8.4%、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2.8%。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行动,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100%。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建成乡镇储存站23个、村级回收网点158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废弃农膜回收率分别达到83.3%、89.3%。做优做强“紫”葡萄、“红”辣椒、“橙”胡萝卜、“绿”芦笋、“白”山羊、“黄”肉牛、“灰”食用菌“七彩农业”品牌,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58亿元,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进展。

注重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作用,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主持人: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而生态、低碳、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如何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意见明确提出,2030年我国将初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我们还应在哪些方面发力?

  赵立欣: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对标到2030年初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必须更加注重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作用,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一是强化基础研究。深化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交叉融合,探索土壤与水资源管理、生态农业系统构建等领域基础理论、模型和方法,为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坚实理论支持。二是强化技术创新。要突破绿色品种培育、土壤固碳增汇、精准农业、废弃物高值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农产品品质评价等关键技术,全链条组装一批绿色低碳发展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产品品质双提升。三是强化成果转化。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持续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鼓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利益分享,加快推动新品种新工具新产品落地应用。四是加大科研投入。前瞻性布局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等优势力量,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技术熟化配套、中试验证和迭代升级,为农业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李红玲: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强化示范带动。围绕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及“七彩农业”特色产业,以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为切入点,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大力开展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玉米理化诱控虫害、白山羊“高床养殖”等绿色低碳科技应用示范,确保应用场景看得见、能复制,应用效果可感知、能推广,更好激发广大农户学科技、用科技的内生动力,逐步探索形成适合萧县农业特点的“种养+一体化”生态循环技术应用模式。另一方面,强化社会化服务。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在集成推广应用绿色优质新品种、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物质装备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服务与科技深度融合,打通农业绿色低碳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推广“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服务主体+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组织形式,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托管等服务模式,有效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推动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主持人: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能把粮食产量降下来、不能把农民收入减少了。如何处理好绿色发展与农业稳产高产、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

  赵立欣: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必须处理好农业稳产高产和农民增收的关系,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协同发力:一是技术示范,科技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创新集成技术,推动农业技术从单项技术向集成技术转变,形成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完整技术链条。创新颠覆性技术,加大智慧农业、生物可降解地膜、纳米农药等前沿技术研发应用,为破解资源环境保护瓶颈提供创新技术方案。二是理顺机制,构建绿色发展制度保障。建立资源有偿使用机制,推动农业资源的合理定价和有偿使用,推动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建立农产品优质优价机制,通过品牌建设、质量认证等措施,提升绿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好生态”带来“好收益”。三是联农带农,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农业绿色转型需要通过多种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共同参与,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规模主体聚合、平台组织服务,将绿色生产技术和市场渠道与农户对接,带动农民参与绿色农业生产,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仇焕广:生态保护往往伴随着经济成本,需要以加强技术创新、优化激励政策来确保生态保护措施顺利实施。强化技术创新推广,可通过推广应用绿色技术,在减少化学品投入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为稳产高产提供重要保障。如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等手段,精准把握作物生长情况,从而科学制定管理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应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构建一套生态服务价值激励政策,更好发挥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如对采用绿色生产方式的农民和企业给予财政支持,降低绿色技术应用成本,保障农民利益。此外,通过市场机制,让绿色优质的农产品能够卖上好价格。最终,推动技术进步来减轻生态环境压力,降低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成本。

通过政策支持、合作创新及宣传培训等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主持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等在农业绿色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主力军和受益者。您认为,下一步如何更好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投身农业绿色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

  赵立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示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常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率先采用和推广绿色农业技术。二是服务支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提供技术培训、农资供应、机械租赁等多方面的服务,有效降低农民生产成本。三是市场拉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常具备更强的市场意识和渠道整合能力,能够有效链接供应链上下游,开拓绿色市场。

  仇焕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主力军,应通过政策支持、合作创新及宣传培训等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一是提升绿色发展意识。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等活动,提高农民对绿色农业的认识和技术水平。二是加大政策支持。通过资金补贴、技术培训和市场准入优惠等,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发挥示范作用。三是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技术、资金及渠道上的优势,为小农户提供绿色农业技术培训、绿色生产资料供应等服务,提升小农户绿色生产能力。同时,通过保底收益、利润分红等利益共享机制,确保小农户能够稳定获得绿色农业发展带来的增值收益。

  李红玲:下一步,萧县将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发力。利益分配方面,深化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萧县模式,构建完善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大农民及集体经济组织从中得到更大收益。宣传引导方面,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为切入点,在萧县强化绿色价值观念的科学普及,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生活方式。政策支持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金融激励等政策支持,持续扩大萧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覆盖范围,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推广应用农业绿色生产新技术、新模式。

  主持人:您认为,下一步推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着力点和重点工作有哪些?

  赵立欣:农业绿色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业发展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今后一段时期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必须抓好五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强耕地保护修复。开展黑土地保护和退化耕地治理,实施保护性耕作,落实有机肥施用、秸秆科学还田、绿肥种植、粮豆轮作等技术措施,构建用地养地结合的耕地培肥模式,持续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二是畅通绿色循环链条。推动农业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加工利用,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产业体系。三是增加绿色农产品供给。深入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选育突破性绿色品种,建设绿色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扩大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名特优新等农产品生产,打造农业知名品牌,健全农产品优质优价机制,提高绿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认可度。四是创新农业绿色技术。着眼耕地质量提升、绿色投入品、面源污染治理、废弃物循环高效利用、农业减排固碳等重点领域,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逐个品种建立全链条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用绿色技术驱动绿色发展。五是创新政策投入机制。建立农业绿色发展稳定投入机制,创新绿色农业保险产品,拓宽绿色金融和社会投入渠道。推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推动开展农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和碳汇交易,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动开展用水权、用能权等交易。

  张云威:下一步,湖州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持续走在前列。一是注重问题导向。围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治理、全力攻坚,着力推进资源保护和环境改善。二是注重科技引领。坚持科技创新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的核心地位,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引育现代“新农人”,不断塑造农业绿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供科技支撑。三是注重机制创新。系统总结提炼农业农村领域生态文明实践中取得的成果经验,着力促进农业生态价值有效转化,走出一条具有湖州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新路子。

  李红玲:下一步,萧县将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是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计划完成4.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实现县域具备建设条件的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0.5个等级以上。二是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重点建设圣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杜楼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批绿色农业产业园区,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绿色升级。三是健全绿色技术体系。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绿色技术示范推广,建设白山羊产业试验示范基地1个、葡萄产业试验示范基地1个、粮油作物试验示范基地3个。健全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在小农户中推广周麦36、中科玉505等高产高效品种,应用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玉米理化诱控虫害等高产高效轻简化栽培及绿色防控技术,提升绿色生产水平。

  主持人: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客观要求。接下来,要坚持生产生态协调、增产增效并重、科技创新引领、政府市场协同的原则,在促进资源节约和投入品减量使用、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多样、促进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下功夫,更好地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坚实保障,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增动力、添活力。感谢四位嘉宾做客《对话》栏目,带来精彩观点!

  版权声明:本文系农民日报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致电010-84395223或回复微信公众号“农民日报 ID:farmersdaily”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如有侵权,本报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原文链接:https://szb.farmer.com.cn/nmrb/html/2025/20250109/20250109_8/nmrb_20250109_12909_8_1877113422002360399.html

下一篇:【新京报】京郊开启生态春耕,秸秆枯枝剩菜都能当“春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