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   星期六   农历  乙巳年三月初一
  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新闻中心
  4. 媒体报道

【新华社】农业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质”向何方?

文章来源 :新华社 发布时间: 2025-03-11 浏览量: 141

XxjrmtC007016_20250309_CBMFN0A003.jpg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一理念是抓好“三农”的关键之举,也是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答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唯有将科技创新与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才能汇聚强大动能,让广袤土地成为希望的田野。

本期议事厅通过记录创新实践、聆听代表委员见解,希望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竞争力提供更多思考和启示。

来源:3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

XxjrmtC007016_20250309_CBMFN0A004.jpg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

用智慧农业串起“数据孤岛”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发展智慧农业的基础是数据,关键在于打通数据流通路径。

当前,我国农业数字化全面推进,农业领域积累了一大批数据材料,但这些农业数据往往分散在不同主体和环节中,农业大数据整合仍存在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开放程度低、缺乏统一标准等壁垒,数据开发利用深度和广度不足,农民的数字素养水平较低、获取信息有限,现代数字技术难以覆盖偏远山区……“数据孤岛”现象导致农业大数据流通性弱,无法形成有效的共享生态,进而制约了农业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农业发展。

要让农业数据资源真正“活”起来,破解“数据孤岛”难题,需要从田间地头的实际需求出发,将技术与农民的生产生活紧密连接起来。结合各地实践,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构建全域农业数据资源体系,夯实数字农业基础。农业数据涉及面广,要发挥数据资源作用,必须突破传统数据采集方式。农业农村部明确提出“健全农业农村数据资源目录,推进政务数据整合共享”。各地要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利用卫星遥感、物联网感知等技术手段,建设天空地一体化涉农数据采集网络,引导涉农企业、平台与农户积极参与,推进“天地人”三网协同,建立“农户-企业-政府”三方合作,实现农业生产全流程数据的自动化采集与实时更新,提升数据采集覆盖面和准确性。

二是创新数据共享机制,激发要素流通活力。农业数据往往散落在农业农村、气象、市场监管等部门,不少企业和平台甚至各自为战。打通“数据孤岛”,关键是搭建起数据共享的桥梁。要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数据共享机制,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和安全规范,形成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间数据横向打通、纵向贯通的格局。同时,要完善农村地区信息化服务供给,提升数据覆盖范围和质量,探索数据共享新模式,让更多偏远地区的农村“并网”。实施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开展专项培训,提高农民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开发适合农民使用的数字化工具,促进小农户与智慧农业有机衔接,让数字成果惠及更多农民。

三是深化数据赋能场景,释放产业升级动能。农业数据资源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农民增产增收上,数字技术正深度重构农业生产方式。各地要健全农业数据管理制度,推动数据的规范化管理,提升数据的整合性和可用性。进一步加强农业数据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积极拓展数据要素的应用场景,研发农业大数据分析平台,突破农业生产智能调控技术,在智慧农业、农产品溯源、产销对接、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形成示范性应用。(李紫薇整理)

原文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439646?d=134fec5&channel=weixin

下一篇:【宁夏日报】宁夏科研机构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将大幅提升县域面源污染防控精度与效率,建立20万亩种养循环及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