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新闻中心
  4. 科研进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方旱作区中低产田土壤健康养护与产能提升协同技术与示范”项目调度会在山西寿阳召开

文章来源 :生物节水与旱作农业团队 作者:徐春英 发布时间: 2025-08-05 浏览量:

8月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方旱作区中低产田土壤健康养护与产能提升协同技术与示范"项目调度会在山西省寿阳县顺利召开。该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梅旭荣研究员主持,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20余名项目骨干参加了会议。

image.png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实地考察了由环发所、山西农业大学和寿阳县二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共同建设在山西寿阳张韩村建设的半湿润偏旱区褐土千亩示范方。该千亩示范方通过"土壤-地表-冠层"协同调控技术体系,显著提升了旱地生态系统韧性和产能。采用沃土耕层构建、地表微地形改造和冠层塑型等关键技术,包括深松耕蓄水保墒、微生物提升地力、半覆膜抑蒸降耗、沟播集雨扩容、宽窄行适水密植等创新措施。目前千亩示范方玉米长势良好,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获得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项目组还考察了"百县万顷土壤健康养护与单产提升行动"在景尚乡贾豹村的示范点,重点观摩了微生物活菌技术在旱地玉米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研讨环节中,梅旭荣研究员组织各课题负责人系统梳理了研究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并围绕8月下旬的寿阳现场观摩会和项目中期检查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梅旭荣强调:一是各课题要聚焦任务目标,加强成果凝练;二是要强化项目整体逻辑和课题间关联;三是要紧扣项目实施时间节点,确保论文、专利、标准等成果产出;四是要加快经费执行进度,规范经费使用。

会后,专家们还参观了寿阳旱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长期定位试验,包括土壤长期因子监测、秸秆还田、集雨补灌、有机替代等系列研究,并对试验设计和技术路线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此次会议为项目8月下旬现场观摩会及中期检查奠定了坚实基础,将有力推动北方旱作区中低产田改良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示范应用。

下一篇:优化种养系统综合管理助力农业碳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