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新闻中心
  4. 科研进展

鲜食果蔬表面微塑料解析

文章来源 :节水新材料与农膜污染防控团队 作者:白文波 发布时间: 2025-04-16 浏览量: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节水新材料与农膜污染防控团队针对典型设施果蔬表面的微塑料赋存研究取得了系统性突破,探明了微塑料在果蔬表面的赋存特征、主要污染来源及有效消减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危险材料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image.png

微塑料污染已演变为全球性环境危机,其向农业生态系统的扩散路径与界面行为亟待系统揭示。当前针对鲜食果蔬表面微塑料的系统性研究尚显不足,传统研究多局限于实验模拟场景,其环境边界条件与设施栽培系统中多因子耦合的微环境存在本质差异。解析环境微塑料在典型设施果蔬表面的赋存特征及其来源贡献影响,对保障设施果蔬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该研究聚焦设施农业真实场景,采用先进光谱成像与微纳尺度表征技术,以设施草莓(贴膜生长和完全暴露空气生长),散叶生菜和结球生菜为研究对象,基于"环境暴露-界面行为-溯源解析"分析框架,证实了浸泡30分钟处理对果蔬表面的微塑料有效去除具有显著优势。溯源研究表明,大气沉降是果蔬表面微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农药的污染贡献较小,且设施覆膜栽培模式会加剧微塑料的界面富集效应。因此,实际生产中规范地膜和农药科学使用的同时,加强设施小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治理,从源头上减少微塑料的产生与迁移,助力设施农业绿色安全生产。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5.138201;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4.135310

下一篇:光合作用增效型碳量子点开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