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新闻中心
  4. 科研进展

中关村“火花”活动 环境友好型科技成果推介活动日程

文章来源 :成果转化中心 发布时间: 2020-09-16 浏览量:

       一、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主办单位: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
       承办单位:全农科创技术服务(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二、活动时间
      2020年9月19日(星期六)14:00-17:00
      三、参与方式
      1.腾讯会议(ID: 122 683 042)
      扫码或点击链接直接加入会议:

       https://meeting.tencent.com/s/MsA1erGGBBi8
       2.扫码进入微信交流群,便于交流和资料共享
       四、日程安排
       13:30-14:00  参会人员连线,测试
       14:00-14:10  开场词
       主持人: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成果转化中心副主任 王靖轩
       1.  14:10-14:40  植物的安乐窝——太阳能高效利用温室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义
       项目简介:温室就是“植物的家”,顾名思义,温室生产的目的就是在植物不适宜于露地生长的寒冷季节、多雨季节等条件下,创造作物生长的适宜环境实现正常生产、高效生产、高质生产。温室是新鲜蔬菜常年稳定供给不可或缺的设施,为我国的“菜篮子”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报告将以专业角度从温室结构、太阳能高效利用、智能环境调控、蔬菜品质改善等多个方面对温室生产进行介绍,期望听众在获得科普知识的同时能够结合自身领域进行温室产业链品质的提升,共同营造更加美好的“植物安乐窝”。

       张义,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设施园艺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在温室热环境模拟、蓄能储能技术研究、温室结构轻简化与大型化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青年科技创新奖、农业部丰收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6项,农业部“青年文明号”骨干成员。
       2.  14:40-15:10 都市型设施园艺及植物工厂技术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程瑞锋
       项目简介:报告围绕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现状、都市型设施园艺栽培技术、植物工厂三部分进行讲解。阐述了我国当前已是设施园艺产业大国,但不是设施园艺产业强国;重点讲述墙面立体无土栽培、立柱无土栽培、移动式管道无土栽培、多功能水耕栽培、蔬菜树式栽培、甘薯空中结薯栽培等技术,各项技术在山东寿光等国家园区已集成示范应用;重点介绍植物工厂概念、关键技术、分类、发展历程及应用展望,并对垂直农场做解说。

       程瑞锋,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室主任,中国农科院“设施植物环境工程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主要从事设施农业及植物工厂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在无土栽培、设施园艺节能技术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金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
       3.  15:10-15:40 生态循环农业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红娜
       项目简介:传统农业高投入高产排、种养脱链的发展模式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根本原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涉及亿万农民,面散而广,已有单一技术单一源头治理达不到农业面源污染整体根治的效果。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进行流域统筹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基本出路。十多年来,农业清洁流域团队,以保障粮食安全前提下流域污染负荷削减为核心目标,以农业有机废弃物处理和利用为纽带,通过结合产业链上下游,突破了基于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关键技术,优选植物促生菌和发酵剂微生物菌株,制成高品质生物菌肥;在揭示氮磷养分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的基础上,明确了粪污资源化方式及应用评价。通过种养相连闭合循环,使农业生产系统对环境的废物释放最少化,提升了全产业链污染防控的科技含量,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了科技支撑和示范样板。研究成果已在京津冀、巢湖、太湖、黑龙江流域区域推广应用。

       李红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中国科协第四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北京市科协2019-2021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荣获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2019优秀共产党员、所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4.  15:40-16:10  农业靶向药物与纳米生物制剂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赵翔
       项目简介:纳米生物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前沿技术科学,已经成为新兴战略产业的重要增长点。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递送与靶向给药技术,改善农业药物资源加工质量,将功能物质包裹在纳米胶囊、凝胶或脂质体内,通过调节载药粒子尺寸、囊壁厚度、孔隙结构等,可实现实现药效成分的控制释放,提高体内敏感性药物的稳定性,延长持效期,提高生物利用度。近十年来在国家科技项目支持下所取得的一批纳米生物技术研究成果,经过中试、熟化与集成创新,可以形成市场规模庞大的纳米生物制剂新产品集群,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赵翔,副研究员,长期从事纳米生物技术领域的科学发现与研究,承担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等多项课题,系统地开展了基因、药物和疫苗的纳米递送系统的构建、生物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建立了纳米药物系统的制备技术工艺与功能调控方法,在农业靶向药物与纳米生物制剂新产品方面具有重大应用前景。
       5.  16:10-16:40  生物降解地膜研发与应用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刘琪
       项目简介:中国农业科学院“节水新材料与农膜污染防控”创新团队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农膜污染防控、环境友好型地膜新材料与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经过近10年的攻关,克服了全生物降解地膜阻隔性能和机械强度差等关键技术瓶颈。团队以PBAT、PLA、PPC等生物降解塑料为原料,研发出一系列生物降解地膜新产品,并已在全国多个地区和多种作物上开展示范与应用,产品的安全性、功能性、可控性和经济性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农田地膜污染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和产品支撑。

       刘琪,博士,中国农科院“节水新材料与农膜污染防控”创新团队的重要成员,主要从事生物降解地膜材料的合成、应用与评价研究。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等10余项。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创新团队奖1项。
       6. 16:40-17:00  线上交流讨论

上一篇:“美好环境 绿色生活”第二届科普开放日成功举办 下一篇:多同位素技术解析农业面源污染物来源取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