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新闻中心
  4. 科研进展

中国粮食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与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 :科研处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 2014-12-26 浏览量:

近日,由我单位农业气象学科首席科学家林而达研究员率领的研究团队针对中国粮食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进行了评估和分析。该项研究核算了2006年省级层面的三大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突出了不同地区在生产单位粮食时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异质性。同时分析了从1995年到2010年各个区域粮食生产温室气体强度的历史变化趋势。相关的研究结果于2014年11月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Climatic Change》,为低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1.jpg

2.jpg

3.jpg

中国在协调粮食安全与低碳转型目标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05年,农业贡献了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1,而三大粮食作物占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约32%。因此要向低碳农业转型,需要减少单位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该研究评估了从2006年各省市的粮食生产排放强度,以及1985年至2010年的全国范围以及各个地区的强度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个省份和地区之间的粮食生产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差异显著。相比于小麦和玉米,水稻由于甲烷排放,单位产量的温室气体强度最高,并与产量水平相关性更大。整体来讲,华南和华中在生产相同产量的水稻时温室气体排放量最高,而小麦产量的温室气体强度最高的省份位于华北和西北。西南地区的特点是最高的玉米温室气体强度,但最低的水稻强度。相比基准情景,如果每年减少氮投入2%,再加上改善的水稻田管理措施,将能减少三大粮食作物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同时能满足增产需求,确保粮食安全。如果采取更好的农田肥料、水分和土壤管理方法,将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进一步降低粮食生产的碳足迹。为了在实现全面减排潜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推进农业发展,适当的政策的设计应该针对当地的具体条件。

中国在协调粮食安全与低碳转型目标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05年,农业贡献了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1,而三大粮食作物占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约32%。因此要向低碳农业转型,需要减少单位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该研究评估了从2006年各省市的粮食生产排放强度,以及1985年至2010年的全国范围以及各个地区的强度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个省份和地区之间的粮食生产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差异显著。相比于小麦和玉米,水稻由于甲烷排放,单位产量的温室气体强度最高,并与产量水平相关性更大。整体来讲,华南和华中在生产相同产量的水稻时温室气体排放量最高,而小麦产量的温室气体强度最高的省份位于华北和西北。西南地区的特点是最高的玉米温室气体强度,但最低的水稻强度。相比基准情景,如果每年减少氮投入2%,再加上改善的水稻田管理措施,将能减少三大粮食作物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同时能满足增产需求,确保粮食安全。如果采取更好的农田肥料、水分和土壤管理方法,将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进一步降低粮食生产的碳足迹。为了在实现全面减排潜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推进农业发展,适当的政策的设计应该针对当地的具体条件。

 

上一篇:“光控”蔬菜长得快(转载《农民日报》) 下一篇:中国农业蕴含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经济与技术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