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新闻中心
  4. 科研进展

粮食主产区耕地地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取得丰硕成果

文章来源 :环境修复研究室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 2014-05-28 浏览量:

    日前,农业部科教司组织相关专家,对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西南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粮食主产区耕地地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果进行了鉴定。该成果围绕粮食主产区耕地的地力下降、潜力难以充分发挥等关键问题,从提高耕地的地力与综合生产能力、更好发挥“良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作用的迫切需求出发,开展深入系统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

    项目采用长期定位试验、定点监测、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近20年来粮食主产区黑土、棕壤、潮土、红壤、紫色土、水稻土以及设施菜地等主要类型耕地地力变化的特点和趋势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不同区域长期定位试验结果的分析,系统探究了施肥对作物增产的贡献率由北向南逐渐提高,对耕地地力的贡献则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地理分异规律,其结果对区域耕地地力培育技术与模式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粮食主产区主要类型耕地特点和地力提升需求,总结提炼出深耕-少免耕相结合、土地整理-客土相结合的耕作层增厚扩容技术,秸秆还田循环利用、有机-无机肥配合的耕层有机质提升和养分库容增效技术,保护性耕作与秸秆覆盖、种植制度调整的耕性改良技术,农艺措施与调理剂应用相结合的障碍因子消除技术,以及高风险农田重金属有效性调控与安全利用技术等,并在黑龙江、辽宁、山东、安徽和湖南等省得到较大面积应用。研制出20余种矿物或农业废弃物型、生物-化学型、复合型耕地地力调理剂,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部分已与当地企业合作实现转化,相关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项目研究期间,共出版专著2部、发表研究论文18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7项、省级技术标准1项。

    以中国工程院刘兴土院士为组长的鉴定委员会专家认为:该成果意义重大,技术路线科学,研究方法先进,技术资料齐全规范,在相关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制方面取得重大创新,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施肥对作物产量和耕地地力贡献的地理分异规律、区域耕地地力提升技术模式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进一步加大相关成果的示范推广力度,促进取得更大效益。

上一篇:小麦监测“千里眼”——“小麦苗情数字远程监控与诊断管理关键技术”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下一篇:群策群力谋发展 凝心聚力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