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人才库
人才库 首页

一、基本情况

姓名:郑飞翔

性别: 男

民族:汉  

籍贯:湖北英山

职称:  副研究员

最高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

电话:010 82106008

Email:zhengfeixiang@caas.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二、招生专业

大气科学/气象灾害与减灾、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三、简介(学习背景、国内外学术交流情况、学术兼职等)

1.学习背景

2006/9-2010/6,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学,博士;

2003/9-2006/6,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学,硕士;

1999/9-2003/6,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科学,学士。

2.工作经历

2015/01至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2/07-2014/1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10/07-2012/06,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博士后,合作导师:欧阳志云。

3.学术兼职

四、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

近年来主要从事气候变化背景下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以及臭氧对植物的影响研究:基于物联网全面感知与诊断识别技术,探索实现对作物本体参数、土壤生态参数、作物发育、作物长势和灾害等信息的获取,形成集农田环境、作物生长为一体的农田物联网设计方案,建立多监测点互联的农田气象灾害智能监测和灾情信息服务网络;对农业气象数据、历史灾害数据的分析,探索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和关键时间节点,探究气象灾害演变趋势,为灾害等级界定、监测预警、灾损评估等提供数据支撑;探讨臭氧影响下植物对臭氧影响理化形状参数变化的响应指标,为臭氧对植物影响的快速定量评价以及提高植物物抵抗和适应臭氧胁迫的管理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五、科研业绩:(主持项目,获奖,发表论著数量及代表性论文、著作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3项,参加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2部,软件著作权19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

1.主要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1509,间歇性臭氧暴露下农作物自我修复机制、响应衰变特性及产量损失研究,2020/01-2023/12,项目骨干;

2、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主产区主要气象灾变过程及其减灾保产调控关键技术”专题“基于物联网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关键技术研究”,2017/07-2020/12,主持;

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基于物联网的苹果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与调控机制研究”,2016/01-2018/12,主持;

4、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主产区主要气象灾变过程及其减灾保产调控关键技术”课题“主要粮食作物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及指标研究”,2017/07-2020/12,项目骨干;

5、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与精确栽培技术”专题“基于感知设备的农田传感网系统”,2016/01-2020/12,项目骨干;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31200295,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我国北方城市典型景观植物生长和观赏价值的影响机制研究,2013/01-2015/12,主持;

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00480488,臭氧浓度升高对农田生态系统甲烷排放的影响机理,2010/07-2012/06,主持;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31401280, 基于点面融合的小麦苗情分析方法研究,2015/01-2017/12,项目骨干;

9、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基于田间实时监测信息的农业气象灾害动态诊断和监测研究”,2013/01-2015/12,项目骨干;

10、“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1BAD32B03,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防控与管理技术与示范,2011/01-2015/12,项目骨干;

11、农业部948重点项目,2011-G9(2),中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关键技术引进,2011/07-2015/12,项目骨干;

12、“十二五”气象行业科研专项,GYHY20120604903,北方果树霜冻灾害监测与调控关键技术,2011/01-2014/12,项目骨干;

13、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3010,小麦苗情数字化远程监控与与诊断管理关键技术,2009/01-2013/12,项目骨干。

2.获奖情况

(1)“设施植物环境工程创新团队”获2014-2015年度中国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主要成员:杨其长,孙忠富,刘文科,宋吉青,魏灵玲,程瑞锋,张义,仝宇欣,杜克明,方慧,白文波,郑飞翔,李琨,肖平,魏强,雷波。

(2)“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获2014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完成人:孙忠富,郑飞翔,杜克明,尹首一,杨勇,褚金翔,李建明

3.代表性论文

1. 张晓旭,孙忠富,郑飞翔*,刘江,李崇瑞,王一昊。 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黄淮海平原夏玉米全生育期干旱分布特征. 中国农业气象, 2021, 42(06): 495-506.

2. 杨宁,王效科,郑飞翔*,陈媛媛,不同植物叶片臭氧伤害症状及其生理响应机制的差异。生态毒理学报,2017,12(6):141-149

3. Ning Yang, LorenzoCotrozzi, Yulong Zhang, Xiaoke Wang, Zhiyun Ouyang, Feixiang Zheng*, First defense mechanisms of ornamental speciessuitablefor urban green spaces in China exposed to ozone. Urban Forestry and UrbanGreening, 2018, 36: 68-75

4. Ning Yang,Xiaoke Wang, Lorenzo Cotrozzi, Yuanyuan Chen, Feixiang Zheng*.Ozoneeffects on photosynthesis of ornamental species suitable for urban green spacesof China.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2016, 20: 437-447.

5. Ning Yang,Xiaoke Wang, Feixiang Zheng*, Yuanyuan Chen. The impact of elevatedozone on the ornamental features of two flowering plants Tagetes erecta Linn.and Petunia hybrida Vil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2017,61(1): 29-45.

6. Ning Yang,Xiaoke Wang, Feixiang Zheng*, Yuanyuan Chen. The response of marigold(Tagetes erecta Linn.) to ozone impacts on plant growth and leaf physiology.Ecotoxicology , 2017, 26:151–164 .

7. Zheng Feixiang, Wang Xiaoke, Zhang Weiwei, Hou Peiqiang, Lu Fei,Du Keming, Sun Zhongfu. Effects of elevated O3 exposure on nutrientelements and quality of winter wheat and rice grain in Yangtze River Delta,Chin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3, 179: 19-26.

8. Zheng Feixiang, Wang Xiaoke, Lu Fei, Hou Peiqiang, Zhang Weiwei,Duan Xiaonan, Zhou Xiaoping, Ai Yongping, Zheng Hua, Ouyang Zhiyun, FengZongwei, Effects of elevated ozone concentration on methane emission from arice paddy in Yangtze River Delta, China.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11,17: 898-910.

10. 郑飞翔,王效科,侯培强,张巍巍, 逯非,欧阳志云。臭氧胁迫对水稻生长以及C、N、S元素分配的影响,生态学报,2011,31(6):1479-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