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导师队伍
  4. 硕士研究生导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导师队伍

姓名:耿兵

性别: 男

民族: 满

籍贯:辽宁省铁岭市

职称: 副研究员

最高学历学位: 博士

电话:15810918680

Email:gengbing2000@126.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招生专业:生态学(硕士)

简介(学习背景、国内外学术交流情况、学术兼职等)

2003年7月,在辽宁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06年7月,在辽宁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学习,获得硕士学位;2009年7月,在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学习,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8月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工作,从事环境污染修复研究。

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

研发与集成基于微生物发酵的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废弃物全循环利用技术。筛选了适合我国不同区域的发酵床填料原料,阐明了微生物发酵床中抗生素残留降解和重金属转化规律,为微生物发酵床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编制奶牛,生猪及家禽养殖废弃物污染发酵床控制技术清单和技术导则,制定了《养殖污染发酵床工程控制技术指南》(已由环境保护部于2015年颁布实施),并用于指导我国良好湖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发酵床控制技术在福建、山东、浙江等省推广应用,近5年来推广应用1300多万头猪(当量)。

研发与集成固定化微生物修复污染水体技术。构建以微藻为营养源的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体系,对废水中Cu2+的去除率可达到99%,同时也可以有效去除高浓度的SO42-。针对水体阿特拉津残留污染问题,筛选出菌株TT3,该株菌是首次报道的具有阿特拉津降解效果的柠檬球菌属Citricoccus. sp的菌株,且具有一定的嗜碱性,在pH=11的条件下,也具有很高的降解特性;建立了可去除水体中阿特拉津残留的固定化菌-藻共生系统,通过比较固定化与非固定化微生物体系的作用发现,菌藻共生与固定化技术相结合会比固定化单菌及非固定化微生物处理的效果更好,从而为水体中阿特拉津污染的修复提供了理论支撑。

科研业绩:(主持项目,获奖,发表论著数量及代表性论文、著作等)

一、主持课题(主持国家级课题5项,总经费2499.07万元,留所经费合计1837.59万元)

1.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水源涵养和生态保育清洁小流域技术综合集成应用推广,1228.94万元,20171月至20206月。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微藻为营养源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去除矿山废水中重金属的研究,25万元,20121月至201412月。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固定化阿特拉津降解菌-藻体系的构建及去除水体中阿特拉津的研究,80万元,20151月至201812月。

4.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生猪、奶牛及家禽养殖废弃物发酵床工程污染控制共性与整装技术研究与验证,498.13万元,20151月至201812月。

5.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奶牛养殖污染低排放生态控制技术及废弃物高值转化集成与示范,667万元,20131月至201512月。

二、专利(授权2项发明专利,授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

1.发酵机(ZL201721767459.X),201812月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第1名;

2.异位发酵系统(ZL 201721767457.0),20188月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第1名;

3.养殖用沼液处理系统和养殖场(ZL201410165586.7),20177月获国家发明专利,第1名;

4.一种水禽养殖微生态垫料及其制备方法(ZL 201510998256.0),20194月获国家发明专利,第1名;

5.发酵箱(ZL 201820997591.8),20186月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第1.

三、论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共17篇,其中SCI论文6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1篇)和著作(主编3部,参编1部)

论文方面:

  1. Biodegradation of atrazine by the novel Citricoccus sp. strain TT3,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2018, 147(1): 144-150. (SCI, IF=3.974), 通讯作者, 排名第4.
  2. Fermentation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in an ectopic fermentation system,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8, 260(1): 329-337. (SCI, IF=5.807), 共同第一作者, 排名第2.
  3. Preparation of Immobilized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Microalgae Beads for Effective Bioremediation of Copper-Containing Wastewater, 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2018, 299(3): 1-13. (SCI, IF=1.769), 通讯作者, 排名第3.
  4. Effective bioremediation of Cu(II) contaminated waters with immobilized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microalgae beads in a continuous treatment system and mechanism analysis,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 Biotechnology, 2018, 93(5): 1453-1461. (SCI, IF=2.587), 通讯作者, 排名第3.
  5. Investigation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ndocrine disruptor triphenyltin with human serum albumin,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 2013, 120(2014): 512-516. (SCI, IF=2.88), 通讯作者, 排名第1.
  6.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hrysene with Humic Acids Using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Polycyclic Aromatic Compounds, 2018, in press. 通讯作者, 排名第2.
  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评价,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 2019, 9(4): 355-361. 通讯作者, 排名第4.
  8. 阿特拉津降解菌 CS3 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 6(37): 1149-115. 通讯作者, 排名第6.
  9. 微藻为营养源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对含铜废水动态去除试验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 37(2): 332-339. 通讯作者, 排名第4.
  10. 不同填料原料对微生物异位发酵床处理生猪养殖废弃物效果的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8, 35(4): 367-373. 通讯作者, 排名第6.
  11. 微生物异位发酵床技术在生猪养殖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6, 33(6): 540-546. 通讯作者, 排名第6.
  12. 微生物异位发酵床养猪废弃填料的安全性评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7, 19(1): 118-124. 通讯作者, 排名第6.
  13. 加快发展农业循环产业, 促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4, 16(2): 9-13. 第一作者.
  14. 畜禽养殖业面源污染微生物发酵床控制技术应用与防治建议, 中国猪业, 2017, 7: 25-29. 通讯作者, 排名第2.
  15. 不同水生植物净化污染水源水的试验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3): 548-553. 第一作者.
  16. 动态条件下壳聚糖稳定纳米铁去除水体中Cr(VI)的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1(3): 593-597. 第一作者.
  17. 纳米级零价铁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研究进展,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122(5): 51-54. 第一作者.

著作方面:

1.畜禽养殖污染微生物发酵床控制技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7万字,主编,201712月;

2.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成果及其评价,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万字,主编,201612月;

3.固定化微生物水体修复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2万字,主编,201911月;2016-2017农学学科发展报告(基础农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31万字,组员,201712月。

四、获奖成果(3项):异位发酵床养殖粪污微生物治理工程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1810月,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名;畜禽养殖微生物发酵床综合技术的研发与应用,201711月,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第5名;有机碳肥生物腐植酸的研究与推广应用,201611月,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第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