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文章

【缅怀恩师】忆恩师—郝兴宇

发布时间:2022-11-08  |  【      】

       11月6日中午师姐告知林老师走了,如晴天霹雳,一时竟不知所措,老师生前教诲画面历历在目,不禁泪下。

       2007年底,我当时的博士导师调离外校,需要重新选题,仓促间在网上搜到到林老师的电子邮箱,发了一份客座博士研究的申请信,第二天老师竟给我回信,当时他在巴厘岛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说回国后再和我联系。蒙老师不弃,2008年春正式去环发所客座读博,有幸参与了当时北京的FACE研究项目(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作物影响项目),博士毕业后又做了三年博士后,期间收获颇多,现今科研勉强入门,全靠当时北京学习期间研究基础。

       林老师学术上成果丰硕,是中国自己培养的气候专家、我国杰出的农业气象学家,我国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奠基人,为我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林老师在科研上高瞻远瞩,2007年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合作在北京建立了我国北方第一个FACE系统,在这个平台上开展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我国北方主要作物及轮作系统研究,为我国北方农业响应气候变化积累了宝贵的科学数据。林老师虽然是做宏观研究的,但在当时FACE研究中小麦品种筛选过程中建议我们结合分子技术等微观分析手段开展相关试验,帮助我们联系了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及国外相关领域的合作专家,开阔了我们的研究思路,不仅保证当时试验的顺利进行,也为我们今后研究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思路。林老师是我科研入门的领路人。

       林老师生活中平易近人,是和蔼可亲的长者。当时在北京的博士、博士后学习工作期间是非常幸福的,老师对学生非常好,和自己的孩子差不多。与其他老师的学生相比,林老师对学生近乎有一点溺爱了。老师从来不对我们发脾气,如果我们做错了,他会把他的想法或者他认为的正确的做法告诉我们,而不是直接批评一顿。大师的做事风格,我一直想学但总是做不到。我出站回山西后,老师仍然关心我的科研工作,每次去北京总习惯去找老师谈谈最近的研究近况,如有疑问老师也会不厌其烦的解答,如有新进展总能看到他欣慰的笑容。老师不仅对自己的学生关照,对同领域的后辈也多有关照。有一次我参加一次国内会议,遇到一位同行老师,提到林老师,她也说之前多受林老师关照受益非浅。大师风范可见一斑。

       这两年由于疫情,去北京的次数很少,未能去看望老师。老师这两年身体不好,全凭师母梁老师悉心照顾。总想等疫情过后再去探望,竟收到老师离世的消息。由于疫情原因不能去北京送老师最后一程,终身遗憾!

       愿恩师一路走好,林先生千古!


                                                                                                                                学生 郝兴宇

                                                                                                                 2022年11月8日于 山西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