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文章

缅怀我职业生涯的领路人林而达先生

发布时间:2022-11-10  |  【      】

        最初的印象

       第一次见林而达先生是1998年春天,即将博士研究生毕业的我来气象所递简历面试,时任研究所所长的林先生现场问了我一连串问题,你用过气相色谱仪没有?什么型号?配置的什么检测器?这些问题都是林先生即将要开展的一个自然基金重大项目课题要做的温室测定所涉及的内容,考官在非常明确的了解站在前面的这个青葱小愣的专业背景。当时的他,儒雅又认真。不久我就在林先生的指导下开始了博士后工作。

       工作上不断鞭策和鼓励的领导

       进入气象所工作后,从土壤与植物营养学专业转到了温室气体研究方向,在此后二十多年中,一直都在林先生的指导和关怀下工作及进步。

       后来的工作中,才逐渐体会到林先生的人品和学品,发现先生是既威严又慈祥。威严总体现在他对学生的要求不打折扣、不降低标准,一直都鞭策着我不断出成果。林先生总能敏锐的抓住气候变化研究的各个动向和视角,在先生的带领和其他同事的分工配合下,我们圆满完成了自然基金重大项目的课题研究任务。后来又跟着先生继续做国家计委农业与土地利用变化项目、气候变化农科院重点项目,再后来就是GEF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中英气候变化项目等项目。通过具体参与这些项目的工作,自己对气候变化领域与土壤学如何有机结合终于找到了契合点。

       宽阔的知识面

       我到研究所工作后,亲历林先生担任了三届IPCC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主要作者及章节召集人,他还审核了IPCC诸多系列报告(各种技术报告、特别报告、UNFC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等),这些报告动辄都是大几百页的全英文报告,有时提的意见会比报告本身的字数都多,先生付出的精力之多可想而知。

       气候变化和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非常广阔的研究领域,包括气候变化的事实、原因、预测、影响、适应、对策、经济成本诸多等方面,非常惊讶先生有那么宽的知识面。在该领域不断摸爬滚打的我,也开始放眼一些更宽的交叉领域,不仅仅是只关注微观研究中的土壤试验了。在林先生带领下不断参与项目工作的过程中,我有机会参与国内外的各种学术交流会,得以经常能聆听到学科大咖们的那些遥不可及的研究--气候模式、对流层、平流层、GIS、遥感、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生态系统不同尺度研究等等。深感自己的知识背景不足,需要不断拓展相关领域的视野及知识,以防止自己短视。在这些实实在在的历练中,我深感自己知识储备不足,上至遥感数据解译、下至PCR奥秘及引物设计、转基因技术,都想了解一二。这些愿望终于在我断断续续的到国外休产假及探亲的破碎时间中,得以有空在国外的实验室进行了了解和涉足,终于敢和先生讨论一些原来自己不敢提及的名词和领域了。得益于先生一直不断的鞭策和教诲,我在出去休探亲和在国外带孩子期间也没敢懈怠,一直不断学习,完成了自己的第2篇经同行严格评议的英文文章,那时大家还不太关注SCI文章,也是先生的鼓励使得我对自己有所要求。

       倾心为研究所引进和培养各学科的人才

       林先生在担任所长期间,不遗余力培养和吸引人才。在我初来研究所的几年中,亲历林先生引进了一大批博士及博士后,并不断给这些新引进的人才提供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中日项目执行期间,先生派出了全所不同学科领域的年轻人出国进修深造。我们气候变化室的一些项目,也让其他研究室的年轻人一同参与,他从研究所整体发展的视角和高度培养人才,没有那种小本位主义框框。之后他主导的中英、中加项目更是给年轻人和研究生们提供了各种到国外学习和进修的机会,期间,一批批的学生们视野不断扩大、学业水平不断提升。

       积极参政、尽心尽力

       林先生连续十几年参加中国政协和北京市参事室组织的各项野外调研和考察工作,从青藏高原到南海钻井平台,从东北黑土地到南水北调工程,全国各地都留下了他考察调研的脚步。先生在参与国际国内各种学术工作及实地调研考察之余,一直不忘督促我们的工作。我一直很佩服先生的体力、精力和劲头。每年3月份的“两会”是先生很多年雷打不动的日程,听师母说,IPCC的一个会议曾因林先生参加国内“两会”不能前往而特别延期等待先生。

       生活中为人平和的慈祥长者

       作为研究所所长、国家政协常委,林先生淡薄名利,一点官架子都没有,生活中总是那么平和近人、和蔼可亲,让人能深切感受到一位科学家的学者风范。记得我刚到研究所工作不久,林先生召集近年新进所的一批年轻人到国宴“无名居”聚餐,还建议把家属也带上,为大家创造和谐轻松的工作氛围,让这些农村来的娃也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国家级规格的场面和没事,为年轻同事们创造了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林先生对后辈们非常关心,中英项目执行期间,林先生推荐了一个家不在北京的外地学生去英国读博士,临行前,林先生让我陪同该同学到他自己家里吃晚饭,师母梁老师亲自动手将大虾一个个剥了壳、挑了虾线,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这个同学有我的陪同和聊天,也没有了去老师家吃饭的局促和紧张感,先生在小事上也想的很周到,学生们都能体会到先生这种像是家长一样的具体关心。

       结语

       先生最让人敬佩的一点就是他终身都在不断的学习中。林先生一直到2019年5月才退休,之后还经常回所里,关注着学科发展,他经常和年轻人说,要关注国际国内前沿,脑子里要想着如何突破现有观念、挖掘问题的深度新视角。70多岁的年龄还在脑子里思考这些问题,很让我这个自以为年纪已老了的人惭愧。在2年期间与病魔做斗争的艰难过程中,即使在几个月前林先生还总想着能再到办公室与同事们讨论各种关于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科学问题,谁知病魔发展的这么快,短短几个月就带走了先生。在“十三五”期间申请课题的过程中,我屡次想放弃,都是得到林先生的鼓励才有勇气坚持下去。

       以后的日子里,没有了先生的亲历教诲和鞭策,唯有以先生的精神继续激励自己。

       林先生的精神将永远鞭策我勤奋工作、终身学习!

       林先生千古!永远怀念您!

博士后弟子  郭李萍 

于2022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