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文章

【缅怀恩师】永恒的明灯—熊伟

发布时间:2022-11-08  |  【      】

       2022年11月6日上午突然接到师弟高霁的电话,告之林老师仙逝。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我一时不知所措。好好地上一周我们还在讨论如何去医院看望林先生,准备等先生出院后大家和老师相聚一叙。没想到先生走得这么突然,甚感悲痛。想起学生期间林先生对我的教诲,以及工作后林先生对我的关怀和指导,历历在目。

       1998年9月2号,我作为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98届的硕士新生第一次走进林先生的办公室。我是先生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林先生和蔼可亲,他兴奋地给我介绍了他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及最新的研究课题,并让我从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两个方向中选择一个作为硕士三年的研究方向。作为一位从地方综合院校毕业的地理系学生,当时我对农业气象这门学科一无所知,根本不知道这些方向将来会意味着怎样的职业生涯。因为觉得温室气体听起来更高深一些,就直接说:“那就温室气体吧“。林先生又耐心地给我介绍了每个方向未来可能需要做的工作,并详细地询问了我大学期间的学习课程、数学基础,个人爱好等,就说:“我觉得你更适合做一些和计算机和数学有关的东西,要不你就选气候变化吧”。就这样在懵懵懂懂当中,先生替我选择了我一生的职业方向。

       一年后完成了研究生院的课程学习加入林先生的团队。先生提供了一种非常宽松的科研和学习环境,对我以后的人生、工作乃至职业轨迹都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当时团队没有固定的组会和例会,大家根据项目任务书的要求,依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各自的任务分头做研究,遇到困难随时单独汇报或集体讨论。后来我在国外和各种国际组织工作多年,发现林老师的管理模式是一种过程管理,与国际非常接轨。这种宽松的管理方式不仅使个人有充分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创新性研究成果的产出,而且充分锻炼了个人的时间统筹和项目管理能力,对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我工作早期的几个大的创新性成果,如作物模型的空间升尺度转换,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全国和全球模拟等均是这一阶段的研究积累。

       林先生的宽松管理并不是对学生放任不管,而是通过搭建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和国际合作平台为学生们提供各种锻炼机会,不断提升和突破自我。2000年,林先生承担了我国第一个政府间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项目-中英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项目。项目设计之初,先生把对学生和团队成员的能力建设放在首位,安排大量预算加强对团队成员和学生们的培训和国际交流。通过该项目,我3次被派往英国开展为期24个月的学习和培训,强化了我的语言和专业技能。通过该项目,我与英国几所大学的指导老师建立了长期和紧密的合作关系,至今仍保持书信和邮件往来。在各种项目成果会以及后来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COP),林先生在各种场合推荐我做主题发言、分会报告以及项目研究成果汇报等,这些高层次的锻炼机会显著地提高了我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为我后继的进一步国际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获得环发所的研究员职称后,我与林先生商议,想积极争取一些国外的工作机会,进一步锻炼和提升自己。先生表示充分理解并给予了大力支持。2011年任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研究员,2014年任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UF)项目科学家,2018年任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资深科学家,林先生均做为我的主要推荐人之一,为我准备了数页的推荐信。同时,通过林先生的提议,我也在2012年顺利地担任了国际农业模型比较计划(AgMIP)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在国外工作期间,由于工作压力下降,开始逐步接受老外的生活方式,更多地享受生活,导致学术和研究工作一定程度的放松。2017年的一次回所,林先生和我进行了一次长谈。先生详细地寻问了国外这些年来的工作情况、个人打算、职业预期和家庭情况,最后指出“你已经有很好的基础了,研究工作切不能放松啊,要大力加强与国内的合作!”。这次谈话对我深受鼓舞。之后,在先生的推动和指导下,确定了相应的合作计划和工作突破口。2018年我们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开展了系列合作,在Nature子刊发表了极端气候对全球啤酒价格影响一文,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随后我又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国际农业磋商组织(CGIAR)系统的田间观测数据,首次开展了气候变化对全球育种影响的大数据分析工作,在Nature Food, Nature Plants,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等领域顶刊发表研究成果, 确立自己在育种环境和生理育种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林先生作为著名的农业气象学家,引领了我国气候变化与农业气象学科的一个新时代。但作为恩师,先生对我来说,就象前面的光、脚下的路,不断地引领我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勇敢前

       林而达先生的成就不仅是中国农业气象学科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我国气候变化学科建设的时代纪实,所有的业绩与成就必将得到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