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新闻中心
  4. 科研进展

首届中国农业农村科技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文章来源 :办公室 作者:王佳 发布时间: 2018-09-21 浏览量:

       9月20日,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和中国农学会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
       论坛主要发布了《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2017)》、《2017中国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2017全球农业研究前沿分析解读》、《2017中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全球竞争力分析》和《2017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等5个专项研究报告和智库报告,集中介绍了我国农业科技重大成果、农业科技国际前沿,解析国际农业科技政策。
       我所科学家潜心多年研发的智能LED植物工厂技术与装备、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纳米农业绿色投入品、地膜残留污染空间分异特征及危害机制、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规范、多项畜禽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利用技术模式等技术、产品和模式,是《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2017)》资源环境版块的重点核心内容,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进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整体研发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居领先地位作出了卓有成效的积极贡献。
我所科学家研发的2项技术和1项装备入选《2017中国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十大新技术与十大新装备。
       “小麦两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入围十大新技术,针对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降水不能满足现行的主要种植制度、地下水严重超采等问题,通过系统地分析梳理华北地区冬小麦的灌溉制度,研发了冬小麦两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以冬小麦水分生产力最大化而非产量最大化为目标,减少一次灌水,由冬小麦正常生产的三水灌溉改为两水灌溉,即保留了原来的播前造墒水和拔节水,取消了扬花水。冬小麦产量由正常生产的500公斤/亩降低为450公斤/ 亩(即减产10%),减少灌溉用水50立方米/亩(即节约灌溉水30%),冬小麦水分生产力由1.78公斤/立方米提高到1.92公斤/立方米(即提升大约8%)。该技术既节水又保粮,可在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践中应用。
       “基于无害化微生物发酵的养殖废弃物全循环技术”入围十大新技术,针对目前畜禽养殖业污染控制技术投资运行成本高,可工程化程度低的现状,以微生物发酵为核心,集成微生物发酵垫料生态养殖、饲料微生物添加、养殖废弃物和废弃垫料高值转化等多项关键技术,将养殖场废弃物全部收集并高值转化成生物有机肥、生物腐植酸肥及基质等产品。本技术在猪场应用后,污染物COD、TN、TP入河消减率为95.90%、88.52%、94.52%。本技术已在福建、山东、浙江等省推广,近5年推广应用1300多万头当量猪。以微生物发酵床技术为主制定了《养殖污染发酵床工程控制技术指南》,已由环境保护部于2015年颁布实施,主要用于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第六代主动蓄能型日光温室”入围十大新装备,针对传统日光温室墙体被动式蓄放热能力不足且无法调控、低温冷害频发、产量品质难以保障以及墙体盲目增厚等突出问题,以提升太阳辐射能截获与蓄积能力、主动调蓄白天热能用于夜晚增温并实现温室结构轻简化为目标,研发了主动蓄能型日光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基于以水媒为介质的热能蓄积与释放方法,创制6种模式的主动蓄放热系统,日光温室蓄热效率由墙体被动式的18%提高到65%以上,夜间放热量达4.9-5.6 MJ/m2。日光温室墙体整体装配式安装,施工时间和安装成本节省30%,墙体厚度由传统的砖墙0.5-0.6m、土墙6.0-8.0m缩短到0.2m以内,显著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第六代主动蓄能型日光温室与传统日光温室相比,夜间温度可提高5-6℃,作物根际温度提高4-5℃以上。
       《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2017)》、《2017中国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的发布,旨在全面梳理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应用领域最新进展,精准聚焦农业农村发展重大科技需求,创新引领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方向,持续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农村科技事业的氛围。

上一篇:环发所对全球大麦影响评估结果首次在Nature子刊发表 下一篇:强化使命驱动 实施链式布局 增强管理效益 推动科技创新